取代石墨的下一代负极材料,会是硅吗?

发表时间:2023-10-09 12:52

经过几年时间发展,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技术也得到快速发展,续航由最早一批电动汽车的100公里提升到了目前600多公里。但作为交通工具,长途出行的实际驾乘续航里程通常也会有一些缩水约50~150公里。

各大电动厂商解决此问题的方法主要是使用高镍三元(镍钴锰)正极材料,这一技术方案可以大幅提升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。不过,除了使用能量密度更高的正极材料以外,负极材料作为锂电池的“三大件”之一,与正极材料、电解质同样重要。


图片


负极材料在锂电池充电过程中,作为锂离子和电子从正极脱出的载体,有着能量的储存与释放的作用。并且在电池成本中,负极材料占5%-15%,可见其在锂电子电池体系中的重要性。因此,部分厂商在负极材料方面引入硅这一材料提升电池续航。

行业目前商业化量产的锂电池负极材料主要为石墨负极,分为天然石墨和人造石墨。但是尽管工艺如何改良,石墨的比容量也已经到达了材料的物理极限——370mAh/g,已经无法满足锂电池越来越高的续航需求。


图片


在如此产业现状下,负极材料的革新是突破,硅基负极材料成为焦点。但使用纯硅材料的负极成本过高,是石墨的3倍以上,因此主流的方案是将硅氧和硅碳搭配石墨一起使用,可使负极达到最高650mAh/g的比容量。

例如特斯拉此前在Model 3中的2170电池中掺入了10%左右的硅材料,大幅提升了电池性能。国内企业也纷纷加强了在硅负极电池技术方面的研发,包括宁德时代、比亚迪、国轩高科等电池厂商,都纷纷投入到硅负极电池的研发行列。


图片


尽管硅基负极材料技术已经逐渐被众多企业提及,但技术进展远不如预期。数据显示,2022年2022年,我国负极材料出货量达到137万吨,市场仍然以天然石墨负极材料、人造石墨负极材料为主,其中人造石墨负极材料的占比最高。而硅基材料的占比不到负极材料整体出货量3%,体量很小。

而硅基负极材料之所以增长缓慢,主要受到以下障碍:


图片


1、新能源汽车补贴逐渐退坡直至完全取消,这无疑给车企带来更多的成本压力。汽车厂商的电芯成本需要在0.8元/Wh左右才能维持正常的运营,否则必然会涨价,从而影响销量。而硅基负极成本过高,扩大使用必然会引起电芯成本的大幅度上涨。

2、硅基负极的电芯循环次数远达不到预期效果,相关机构要求动力电池的电芯循环在1000次以上,目前多数企业的硅基负极只能达到400~500次循环。


图片


3、动力电池的设计形态逐渐出现方形电芯、软包电芯等方式,而圆柱电芯是目前可使用硅基负极的最大市场,但硅基负极的特性使圆柱电池丧失了低成本优势,且圆柱电芯的市场本身也在缩水,故而硅基负极市场增长乏力。

硅基负极理论上具有比石墨负极更优质的性能,但是从产业现状来看,至少目前不会有大规模使用的趋势,只能等技术发展到成本达到预期时,才有可能大量装车。未来很长一段时间,负极材料依然以石墨负极为主。


(来源:纯电侠)

公司地址: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石祥西路859号紫金创业园A座13楼
邮政编码:310012
邮箱:info@3yuansu.com



  联系电话

0571-88829755周一到周五 9:00-18:00)